近些年,作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巴馬,締造了“養生傳奇”。游客、養生者紛至沓來,千百年來的寧靜被驚擾,生態環境遭遇極大挑戰。“要避免巴馬成為第二個鳳凰古城!”有專家呼籲。(4月8日《光明日報》)
  如何長壽,這是人類社會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和追求的目標,巴馬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成為世界長壽之鄉,是巴馬的榮譽,是廣西的榮譽,更是中國的榮耀。但是,長壽之鄉在出名之後面對外來人口的突然涌入,卻陷入了無所適從、疲於應付的尷尬境地。生態環境遭遇巨大破壞,長壽之鄉的招牌將要毀於一旦,連親自給巴馬戴上“長壽之鄉”帽子的日本專家都痛心疾首的表示,再也不想去巴馬。
  巴馬能有今日的紛亂和尷尬,應該說是在預料之中。和鳳凰古城、平遙古鎮、麗江山水、三亞沙灘一樣,當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逐漸明白該怎麼生活、怎麼給自己的心情放假的時候,國內一些原本並不是那麼出名的原生態景點也開始逐漸火了起來。巴馬從不那麼“熱”到“高熱”,也就只不過是兩三年的時間,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條件變好了以後,人們更加註重養生和長壽,可以說養生度假已經成為以後地產和旅游的重點發展領域,所以巴馬這樣一個戴著長壽和度假勝地高帽的小地方引來百萬旅游人群,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樣不足為奇的還有巴馬所屬的地方政府部門對巴馬今日環境保護以及旅游過度開發的現狀的回應——還是在繼續走“先污染,後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再破壞,更污染,沒法治理”的老路。但是現在旅游經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蛋糕中占比重很大一塊的當下,任何一個地方的決策者都不會做一次性的買賣,所以巴馬下一步的開發旅游生態環境保護肯定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因為這是巴馬最大的賣點,沒有了這個賣點,巴馬想吸引游客前往,恐怕是非常有難度的。
  雖然地方政府不會為了發展旅游經濟增加收入而殺雞取卵,搞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但是在巴馬環境優化之後,地方政府能不能剋制確立經濟發展指標高大上的衝動,給地方旅游經濟適度瘦瘦身,控制游客人數,卻是要看地方政府相關領導的決心和魄力了。因為面對洶涌而至的客流所帶來的各項收入,如何能做到不動心,堅持把巴馬客流接待能力和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考慮,這的確是對領導者發展理念的一個考驗。
  其實這個問題,說容易也容易。中國人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個兩難選擇中把握好一個適合的度,搞好平衡,不顧此失彼,甚至可以適度的顧環境保護而失經濟發展,相信廣西也會給經濟落後的巴馬適度的支援和補貼。
  讓“長壽之鄉”長壽,不落“一齣名就完蛋”的窠臼,還需要廣西巴馬的各級政府部門靜下心來認真籌劃,從生態保護到“候鳥人群”管理,從盤陽河流域開發保護到景區客流量控制,事無巨細,認真落實每個細節,唯有如此,長壽之鄉才能真的“長壽”。(王麗)  (原標題:“長壽之鄉”想“長壽”必須先GDP“瘦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59pzfnw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